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学科涵盖经济与管理两大门类,拥有四个一级学科:即理论经济 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全部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都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有一个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七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部学科都是湖北省优势或重点学科。“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 竞争力”是“985工程”创新平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学基地班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金融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是湖北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企业管理、保险学、金融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劳动经济学20个博士点;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工程、房地产经济学、保险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24个硕士点和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会计学硕士(MPAcc)、工程硕士(项目管理MPM)、物流管理工程硕士(MLE)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点,以及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学院设有18个本科专业(方向)和5个本科教学试验班。
1893-1896年,自强学堂商务门;
1916-1926年,国立武昌商科大学;
1927年,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经济科经济学习;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经济科商业学系;
1928-1950年,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系;
1928-1932年,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商学系;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950-1981年,武汉大学经济学系;
1981-1984年,武汉大学经济学系;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系;
1984-1986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1986-1999年,武汉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大学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1985-2000年,1994-200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教研室;
1999-2000年,武汉大学商学院;
1998-2000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0-2005年,武汉大学商学院;
2005年-至今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学术机构
1、教授委员会
主 任:谭崇台
副主任:陈继勇、简新华、谭力文、王永海
秘书长:王永海(兼)
成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学军、文建东、叶永刚、 卢洪友、 江春、 刘传江、 汪涛、李燕萍、吴先明、 严清华、 张彬、 张建清、张薇、邹恒甫、徐莉、唐建新、 郭熙保、 黄宪、 曾国安、 童光荣、 魏华林
2、学位评定委员会
主席:陈继勇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教室副主席:李燕萍
委 员:徐业勤 叶永刚 王永海 曾国安 郭熙保 卢洪友 王先甲
3、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 任:曾国安
副主任:郑先公
成 员:吴传清 齐绍洲 刘思跃 刘穷志 海峰 黄静 谢获宝 方德斌
4、EMBA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任:李京文
副主任:陈继勇、 谭力文、 邹恒甫
委 员:周叶中 、常晓林、黄宪、邹薇 、谢获宝、 汪 涛
二、组织机构
1、系所设置
经济系
主任:文建东,副主任:张平、吴传清
世界经济系
主任:李卓副,主任:齐绍洲
金融系与保险与精算系
主任:江春,副主任:潘敏、张东祥、刘思跃、田玲
财政与税收系
主任:卢洪友 ,副主任:王德祥、刘穷志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主任:徐莉副,主任:范如国 、姬晓辉
工商管理系
主任:吴先明 ,副主任:海峰、夏清华
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系
主任:汪涛,副主任:黄静、黄敏学、齐子鹏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暑期实践活动会计系
主任:唐建新,副主任:余玉苗、谢获宝
经济研究所
所长:刘传江,副所长:钟水映、成德宁
技术经济研究所
所长:王学军,副所长:李文耀
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所
所长(执行所长):张彬 ,副所长:林玲
2、办公室设置
党政办公室
主任:张占领 ;副主任:罗睿
科研外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主任:彭琼副;主任:李静、余静静
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
主任:上官海兰; 副主任:王艳、周雄国
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
主任:余艳琴 ;副主任:洪金水、鄢洪平
学生工作办公室
主任:陈琦 ;团委书记:陈晓玥 ;副主任:黄立中、焦丽
实验中心
主任:尤赤矶(代理)
图书分馆 副馆长:姜文(主持工作)
期刊社 执行主编:叶初升; 副主编:刘跃斌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学院办学规模宏大。现有在校学生13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2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另有各类继续教育学生5700余人。学院始终把人才培 养质量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历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 和业务素质,在政界、学界、商界作出了可喜成绩,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45人,其中专任教师 277人,教授99人(资深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66人),副教授9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0%,68%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学院师资队 伍建设正朝着年龄合理、结构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迈进,中青年教师正逐步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学院组织机构健全,办学条件良好。现设8个系、4个研究所及若干研究中心,设党政办公室、科研外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研究生教学管理 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图书分馆、实验中心和学院期刊社等机构。30000平方米的新办公室大楼,为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学条件。
学科简介:
1、学科门类(2个):经济学、管理学。
2、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3、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7个):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金融学。
4、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金融学。
5、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6、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7、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8、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房地产经济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劳动经济学。
9、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会计学硕士(MPAcc)、工程硕士(项目管理MPM)、物流管理工程硕士(MLE)、保险硕士(MI)、金融硕士(MF)、国际商务硕士(MIB)、税务硕士(MT)、旅游管理硕士(MTA)、资产评估硕士(MV)、审计硕士(MA)、工程管理硕士(MEM)。
10、本科专业设置(18个):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财政学、数理经济、数理金融、工程管理、物业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11、本科教学实验班(7个):数理经济实验班、数理金融实验班、中法经济学文学双学士班、中法金融实验班、中法工商管理实验班、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教改实验班、国际金融实验班。
12、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个):经济学基地班。
13、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验区(2个):理论经济学高端战略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验区;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实验班。
14、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经济学。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活动图15、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际经济与贸易。
16、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17、“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安全与金融发展研究。
18、“985工程”创新平台: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力创新基地。
19、“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力创新基地。
20、“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安全与金融发展研究、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
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2、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
0201 理论经济学
二级学科: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04 金融学
工商管理硕士(MBA)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与品牌价值的MBA项目之一,始于1993年的武汉大学MBA教育始终秉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以及“谋新求变,止于至善”的价值观,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兼备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中国工商管理精英”为使命,坚持“专业导向、能力导向、素质导向、市场导向”,凸显“人文武大,管理珞珈”的核心优势,努力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精神兼备、商业能力与社会责任并举的管理精英与未来组织领袖。
会计硕士(MPACC)
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面向会计职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工程硕士(项目管理MPM)
武汉大学是我国首批开展MPM教育的重点院校之一,并且有长期开展MPM教育的经验。为了满足国内众多企业、个人对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的要求,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别推出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本班完全按照武汉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教学,除了提供精品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核心课程外,还将为符合相应条件的学员提供申请硕士学位的渠道,并实行课程成绩和学费对接
学院现任领导:
院长:谢丹阳
党委书记:徐业勤
党委副书记:郑先公 、朱剑平
常务副院长:李燕萍
副院长:叶永刚、 曾国安、 王永海、 李继龙、 王先甲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谢丹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坐落在风景优美的珞珈山麓、东湖之滨,其前身可追溯到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所设立的“商务门”,学院秉承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优良校风和学风,是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学术殿堂。作为武汉大学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拥有悠久的历史、完整的学科门类、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流的现代化办公条件。
长期以来,在学校的领导下,历经数代经管人的努力,尤其是近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学院实际,依照“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并重,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办院方针,强调“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民主办院、改革兴院、制度治院、开放活院”的办院方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国际化为平台,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团结一致,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创一流效益,努力把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和谐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除了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外,还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在此,谨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向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校友对学院建设与发展给予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并希望能得到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厚爱!
欣喜之余,大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竞争愈演愈烈。作为武汉大学的经济与管理学院,与同类型、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学院相比较,学院虽然具有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队伍整齐、建设平台较高、办学条件优良等优势与特色,但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大家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竞争形势,大家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与创新意识;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科学规划,制定措施,狠抓落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不断推进学院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实力与办学效益再上新台阶。
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要完成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和谐的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发展目标,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屹立于世界强手之林,任重而道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陈继勇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在学科迅猛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学院始终按照“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民主办院、改革兴院、制度治院、开放活院”的“二十四字”办院方略,坚持“管理 学科与经济学科并重、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四个并重”办院方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国际化 为平台,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团结一致,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和创一流效益,为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 际知名、高水平、和谐的经济与管理学院而努力奋斗!
学院新老督导组换届工作会议顺利举行
2013年11月4日上午10点,经济与管理学院新老督导组换届工作会议在学院第二会议室召开。学院党委书记徐业勤,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潘敏,原督导组成员王峰副教授、张焱副教授、向正军老师,新督导组成员张秀生教授、刘伟教授、王德祥教授、龙子泉教授以及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焦丽、副主任王艳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潘敏副院长主持。
会议伊始,潘敏副院长宣读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关于聘请张秀生等同志担任学院第六届教学督导员的决定》,接着徐业勤书记向新督导组成员颁发了聘书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徐书记首先代表学院,对第五届督导组成员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表示衷心感谢,肯定了第五届督导组的督导工作扎实,有成效,形成了“全心投入、求真务实、注重研究、敬业奉献、经验丰富”的督导文化。
学校校区不大,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开住,且比较分散。校内食堂伙食比较便宜,洗浴设施齐全,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