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是由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图学中心等专业和教学单位于2000年12月合并而成,2003年学校将工业设计专业从其他院系调整到城市设计学院,使学院形成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相辅相成的完备设计体系。依托学校文、史、哲、经、法、管、理、工、农、医、教育等多学科基础,借助学校深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底蕴,学院在专业上逐步形成人文化、数字化、国际化和创意产业化的办学特色。
学院现设有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设计系、风景园林系、图学与数字技术系、实验中心等六个科研教学单位和党政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拓展办学办公室、图书资料室等科研教学辅助单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19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47人;博导14人;有20多位教师在海外著名大学获得硕、博士学位。
学院专业学科实力强,拥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景观与公共艺术、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等六个硕士点。
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硕两个层次于2008年、2012年两次通过国家专业评估;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985工程”建设学科,在综合应用GIS、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辅助城市规划方面,被国内同行认定为开辟了新的办学方向;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湖北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数字城市研究中心
城市设计研究中心
建筑历史及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虚拟现实与仿真工程研究中心
工业造型与艺术设计研究中心
城市战略研究发展中心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于2002年成立,当年学校投资180万元建设基础课(工程图学和城市规划)教学实验室。2005年学校投入150万元、学院自筹30万元共新建九个专业实验室。2006年学校再次投入150万元,学院自筹45万元完备八个实验室的建设。
1 工业设计模型制造实验
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必须的专业基础实验。试验内容包括模型制作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形态构成、产品专题设计、机械制造基础试验。
2 建筑模型制造实验
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必须的专业基础实验。试验内容包括建筑模型制作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建筑形态构成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3 建筑热工学实验室
建筑学专业必须的专业基础实验。试验内容包括建筑日照实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量、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测量实验、室内热舒适度测量、建筑结构温度、热流观察实验、建筑室内热环境观察。
4 建筑光学实验室
建筑学专业必须的专业基础实验。试验内容包括照明实测实验、天然采光模型实验、照明模型实验等、城市夜景观环境测量实验。
5建筑声学实验室
建筑学必须的专业基础实验。试验内容包括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实验、房间混响时间测定实验、环境噪声测量实验、厅堂音质评价实验。
6 陶艺实验
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基础实验。试验内容包括泥塑、手工成型技法、产品造型、雕刻技法。
7 数码设计实验
学校四个专业共有的专业基础实验,试验内容包括各类专业技术及软件的教学、各种设计的数码表现方法、各类数码素材的输入和输出技术的应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的数码技术。
8快速成型实验
学校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实验室。试验内容包括工业产品三维动画设计、工业产品展示、产品结构及动能分析
9摄像实验
学校四个专业共有的专业基础实验。试验内容包括摄影摄像技术。
试验中心主任:
密新武,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民盟湖北省委员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工程图学的教学工作,共开设各类课程7门,研究生课程2门。先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编写出版教材和专著各一部,完成多项教学与科学研究课题,获多项科研及论文奖。
试验中心副主任:
吴秋菊。
武汉大学学院获得7项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基金项目3项,累计金额达到370万,创学院历史新高。获批名单如下:
张 明 面上项目获批80万
王国恩 面上项目获批80万
黄正东 面上项目获批75万
黄凌江 面上项目获批60万
熊 燕 青年基金获批25万
袁 雁 青年基金获批25万
李 鹍 青年基金获批25万
工程名称 | 获奖情况 | 设计者 | 时间 |
---|---|---|---|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及,信息系统开发 | 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沈建武 | 2003 |
南昌市,大昌,北新城,概念性规划 | 国际招标一等奖 | 周婕 | 2003 |
阳新县,浮屠镇,总体规划 | 湖北省年度村镇建设规划项目二等奖 | 彭建东 | 2003 |
基于,GIS,的武汉市城市用地增长趋势研究 | 湖北省优秀城市规划二等奖 | 詹庆明 | 2005 |
木兰山,古寨区保护规划 | 湖北省优秀城市规划二等奖 | 赵冰 | 2005 |
赤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 湖北省优秀城市规划三等奖 | 李军 | 2005 |
湖北省赤壁市,金鸡山公园,城市详细规划设计 | 湖北省建设厅优秀城市规划表扬奖 | 李军 | 2005 |
姓 名 | 获奖名称 | 类型 | 时间 | 等级 |
---|---|---|---|---|
程世丹 | 安阳市东南新区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竞赛 | 国际 | 2004 | 一等奖 |
程世丹 | 武汉首义文化区规划设计国际竞标竞赛入选方案 | 国际 | 2006 | |
程世丹 | 安阳市高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竞赛 | 全国 | 2005 | 一等奖 |
王炎松 | 西安外国语学院行政楼设计竞标 | 全国 | 2004 | 一等奖 |
王炎松 | 中国手绘建筑画大赛 | 全国 | 2006 | 三等奖 |
张翰卿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优秀论文 | 全国 | 2006 | 优秀奖 |
童乔慧 | 宝钢优秀教师奖 | 全国 | 2007 | |
童乔慧 | 澳门文化局学术奖励金 | 境外 | 2007 |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学科支撑是:人文、科学、技术。
城市设计学院的办学宗旨是:设计城市、设计中国、设计未来。
城市设计学院的办院理念是:学生为本、学风为根、学者为大、学科为重、学术为上。
城市设计学院的工作思路是:教学为本、科研为源、突出特色、协调发展。
城市设计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出影响。
城市设计学院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办学及科研实力日益增强,国际合作成果显著,与荷兰、法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开展了国际合作,其中与荷兰已有20年的合作历史。2005年起,学校10余名学生已经分别在十次国际竞赛中获奖,其中包括国际建筑师协会最高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
城市设计学院现设有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设计系、风景园林系、图学与数字技术系、实验中心等六个科研教学单位和党政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拓展办学办公室、图书资料室等科研教学辅助单位。
学院设有四个本科专业、六个硕士点、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本科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硕士点: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景观与公共艺术、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
博士点: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硕两个层次于2008年、2012年两次通过国家专业评估;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985工程”建设学科,在综合应用GIS、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辅助城市规划方面,被国内同行认定为开辟了新的办学方向;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湖北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学术委员会
主 席:张 明
副主任委员:詹庆明 杨 正
委 员:张 明 詹庆明 周 婕彭正洪沈建武 王国恩
赵 冰 李 军黄正东程世丹 杨 正 尚 涛
秘 书:段 鹏(科研秘书)
建筑系
主 任:张 明
执行主任:程世丹
武汉大学副主任:王炎松 童乔慧
城市规划系
主 任:王国恩
副主任:彭建东 魏 伟 黄经南
设计系
主 任:周 婕
副主任:温庆武 路 由 夏丽君
工程及计算机图学中心
主 任:彭正洪
副主任:杨建思夏 唯 刘 永
实验中心
主 任:黄正东
副主任:詹 平吴秋菊
风景园林系(筹)
主 任:沈建武
执行主任:王江萍
副主任:刘卫兵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分院(筹)
筹备组负责人:王国恩 李 军
院长:张明
副院长:沈建武,周婕,詹庆明,彭正红,王国恩
党委书记:张龙根
副书记:杨旭升,李海燕
录取分数请查看:http://data.edu.qq.com/college_info/248/index.shtml
合作签约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与南通市规划局合作签约
2013年06月25日,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与南通市规划局合作签约仪式在文峰饭店举行。这标志着南通市规划局正式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拉开了深度合作的帷幕。
南通市规划局局长马啸平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张明代表合作双方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后,市规划局将邀请武大城市设计学院参与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规划设计项目编制与研究,参与南通市城市发展重点研究计划与课题,双方还将共同建立武大城市设计学院南通学生实习基地。另外,武大城市设计学院也将为南通规划工作人员提供学术讲座、业务进修等学习培训活动。